概述
临床特点
Timothy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心脏、手足、面部及神经发育等多个系统的疾病。其典型心脏表现主要包括:QTc>480毫秒(心率校正后的的QT间期)、功能性2:1房室传导阻滞伴并指(趾),快速心律失常以及心脏先天性缺陷(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肥厚型心肌病) 。虽然产前检查时发现胎儿2:1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动过缓可提示胎儿患有Timothy综合征,但 其诊断大多在新生儿出生几天内完成。(患儿)手/足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皮肤型并指,并指在手指多发生于二指(食指)、三指(中指)、四指(无名指)或五指 (小指),在脚趾则多发生在二趾及三趾。面部表现则主要包括鼻梁压低、低位耳、上唇唇红过薄以及圆形面型。神经精神异常则主要表现为全身发育迟缓以及 自闭症障碍。室性心动过速是患病者的主要死因,其次死因则是感染及难治性低血糖。患者的平均死亡年龄在2.5岁。
诊断/检查
Timothy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临床表现以及在编码CaV1.2钙离子通道的基因CACNA1C上发现致病突变。
治疗
治疗症状:治疗主要包括使用β受体阻断剂和/或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旨在保持QT间期的稳定进而预防室性心动过速。某些情况下,可在患儿出生后即植入起搏器,用以控制2:1房室传导阻滞及其可能引起的心动过缓。而对于所有患者,都应该考虑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以预防心源性猝死。另外,治疗其它先天性心脏缺陷(的方法)遵从相关治疗步骤即可。
预防并发症:由于麻醉是引起心动过速的已知诱发因素,施行手术时应进行严密的心脏监控。
监测:监测血糖浓度,特别是对于使用β受体阻断剂的患者,因其可掩盖低血糖症状。
应避免的药物/环境暴露因素:可能延长QT间期的药物;可能引起低血糖的药物或饮食。
评估亲属发病风险: 虽然 Timothy综合征通常由 新生的(新发) 致病突变引起,但有时亦可能存在父源性生殖细胞的遗传嵌合现象从而导致兄弟姐妹间共同受累,因此,在孕期监测有患病风险胎儿的心率及心功能至关重要。
遗传咨询
由于高致死风险的Timothy综合征经常由新生的 致病突变引起。 先证者兄妹的发病风险较低,但是,由于父源性生殖细胞的遗传嵌合现象,先证者兄妹携带CACNA1C致病突变的风险是存在的。因此,在已发现致病突变的家系中,产前诊断是必要的。
诊断
Timothy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心脏、手、面部及神经发育等多个系统的疾病,其由编码CaV1.2钙离子通道的基因CACNA1C发生突变所导致。
提示性发现
当个体出现以下两种临床特征时,应考虑Timothy综合征可能:
-
QTc间期 > 480 ms
-
单侧或双侧皮肤型并指(趾),发生于手指的二指(食指)、三指(中指)、四指(无名指)或五指(小指),和脚趾的二趾及三趾。
可能出现的其他表现
-
先天性心脏缺陷(动脉导管未闭[PDA],卵圆孔未闭[PFO],室间隔缺损 [VSD],法洛四联症 [TOF],肥厚型心肌病 [HCM])(约见于61%患者)
-
面部表现包括鼻梁压低、低位耳、上唇唇红过薄以及圆形面型。(约见于85%患者)
-
神经系统症状,如自闭症、癫痫、智力缺陷、肌张力减退
确诊
当在CACNA1C上发现致病突变可确诊Timothy综合征。(参见表格 1)
分子诊断方法包括如下几项:
-
若对CACNA1C进行测序分析未发现明确致病突变,则对目标基因行缺失/重复突变分析。
表格1
Timothy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检测方法
基因 1 | 检测方法 | 采取相应方法检测出先证者携带突变的概率 2 |
---|---|---|
CACNA1C | 致病变异的靶向分析 | >95% 3 |
测序分析 4 | 100% 5 | |
目标基因的 缺失/重复分析 6 | 未知;尚无报道 7 |
2.
参见该基因分子遗传学中的等位基因变异信息
3.
16个经由分子遗传学检测的典型Timothy综合征患者所携带的致病突变相同,皆是位于CACNA1C基因外显子8A上的p.Gly406Arg [Splawski et al 2004].
4.
测序分析发现的变异有下述可能:良性的、可能是良性的、作用不确定的、可能致病的以及致病的。致病变异可能包括基因内的小片段插入/缺失以及错义、无义和剪切变异;在典型病例中,尚未发现整个外显子或基因的缺失/重复变异。如何解读测序分析结果,请点击这里。
5.
Gillis et al [2012]报道了位于38号外显子的致病突变。
6.
7.
目前尚无CACNA1C的缺失或重复引起Timothy综合征的报道。目标基因的 缺失/重复分析亦无相关数据。
临床特点
临床描述
Timothy综合征的表型特点见于表格 2和表格 3 [Reichenbach et al 1992; Marks et al 1995a; Marks et al 1995b; Splawski et al 2004; Lo-A-Njoe et al 2005; Timothy 2005, personal communication; Bloise 2006, personal communication].
心脏特征
长QT间期。 除了QT间期延长,常见于Timothy综合征并少见于其它长QT综合征(LQTSs)的心电图表现包括:
-
房室阻滞. 2:1房室传导阻滞更可能由异常延迟的心室除极和不应期导致,而非房室结功能异常。
-
显著的T波电交替: 正向及负向T波交替出现。这一心电图表现亦可见于3型长QT综合征。 (SCN5A 致病突变)。
确诊年龄 总体上Timothy综合征一般于出生后几天由于显著延长的QTc间期以及心动过缓、2:1房室传导阻滞便可诊断 [Reichenbach et al 1992, Marks et al 1995a, Lo-A-Njoe et al 2005]。 而于2-4岁确诊的病例则较为少见。[Marks et al 1995b, Splawski et al 2005].
偶然情况下,Timothy综合征可因继发于心动过缓、2:1房室传导阻滞所致的心率低至70-80次所引起的胎儿窘迫而被发现。曾有一例关于胎儿超声心动图发现双侧心室增厚以及功能异常的报道。[Splawski et al 2005].
约70%的患者可出现包括PDA、PFO、VSD、TOF和HCM在内的先天性心脏缺陷。
表格2。
典型Timothy综合征的心脏表型
心脏表型 | 携带者 1/被评估者 | % | 未知 |
---|---|---|---|
QTc间期延长 | 25/25 | 100 | 0 |
T波电交替 | 7/10 | 70 | 15 |
功能性 2:1 房室传导阻滞 | 17/21 | 81 | 4 |
快速心律失常 | 21/25 | 84 | 0 |
先天性心脏病 (PDA, PFO, VSD, TOF, HCM) |
13/21 | 61 | 4 |
TWA = T波电交替
PDA = 动脉导管未闭
PFO = 卵圆孔未闭
VSD = 室间隔缺损
TOF = 法洛四联症
HCM = 肥厚型心肌病
1.
n = 25 (13男性, 12 女性)
心脏外表现
皮肤并指(趾)畸形可累及手指的二指(食指)、三指(中指)、四指(无名指)或五指(小指),和脚趾的二趾及三趾。并指可以是单侧亦可以是双侧,可仅出现4/5并指、3-5并指或者2-5并指。
颅面部表现
-
低位耳
-
鼻梁压低
-
前颌骨发育不良
-
出生或出生后两年呈秃顶,随后出现薄头皮毛发
-
小牙畸形、齿间隙增宽以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伴严重龋齿[Splawski et al 2004]
80%的患病个体会有神经精神受累。 发育异常主要涉及语言、运动以及广义的认知障碍。患儿的多项生存功能都将受损,包括表达、社交以及日常生存技能。部分儿童在婴儿期不能发出声音;部分儿童存在语言表达及理解障碍。一例患者报道存在严重的发育延迟,反复发作癫痫,卒中, 皮质盲以及肌病。 [Gillis et al 2012].
五个患儿接受了正式的自闭症倾向评估 [Splawski et al 2004]。其中三人符合自闭症诊断标准,一人符合泛自闭症障碍,另有一人患有严重的语言发育迟缓。这个研究中的其他患儿要么去世要么未能接受评估。但是,泛自闭症障碍与Timothy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是显著地(p = 1.2x10-8)。 参见表格 3。
其他发现
-
继发于免疫系统反应异常的反复感染(鼻窦、耳朵及呼吸道)
-
间歇性低血糖
-
关节挛缩 [Gillis et al 2012]
表格 3
Timothy综合征心脏外表型
心脏外表型 | 携带者 1/被评估者 | % | 未知 |
---|---|---|---|
皮肤性并指 | 25/25 | 100 | 0 |
颅面部表现 2 | 18/21 | 85 | 4 |
败血症或严重感染 | 11/19 | 57 | 6 |
神经精神系统受累 | 15/19 | 78 | 6 |
自闭症3 | 3/10 | 30 | 15 |
泛自闭症谱异常3 | 2/10 | 20 | 15 |
严重的语言发育迟缓 3 | 1/10 | 10 | 15 |
社交异常 + 轻度语言发育迟缓 3 | 2/10 | 20 | 15 |
n = 25: 13男性, 12 女性
2.
低位耳,鼻梁压低、前颌骨发育不良、出生时秃顶、薄头皮毛发、牙间隙增宽
3.
死因
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及室颤)是Timothy综合征的主要死因,可发生于80% 的患者。Timothy综合征平均死亡年龄约2.5岁(25例患者中的14个死亡病例中统计得到)。 [Reichenbach et al 1992; Marks et al 1995a; Marks et al 1995b; Splawski et al 2004; Lo-A-Njoe et al 2005; Timothy 2005, personal communication; Bloise 2006, personal communication]. 两个死亡病例与心动过速无关:一例死于严重感染(强力抗生素治疗无效),另一例死于无法纠正的低血糖。
基因型-表型关联
典型的Timothy综合征表型源自,p.Gly406Arg,位于外显子8A的致病突变,该外显子是位于CACNA1C的一个特殊的剪切异构体(参见 分子遗传学)。包含外显子8A的转录本可见于20%的心脏mRNA。相比非典型的Timothy综合征 (正式名称为2型Timothy综合征),典型的Timothy综合征的心脏症状较轻:其平均QTc间期为580ms、较少发生多种心律失常,其心律失常的发生多与药物和/或麻醉相关。
相反,两名非典型性(2型)Timothy综合征患者所携带的致病突变则(p.Gly402Ser and p.Gly406Arg)位于8号外显子,该剪切异构体可见于80%的心脏mRNA。他们发生了更为严重的表型:其平均QTc间期为640ms以及无明显刺激因素的心律失常多次发作[Bloise et al 2007]。
Splawski 等[2005]报道了第二个非典型Timothy综合征患者,较轻 表型的原因在于体细胞嵌合(致病突变 仅存在于部分细胞)。
Gillis et al [2012]报道了一例 新生的 突变(未确认父母身份),发现一新的CACNA1C 致病突变(p.Ala1473Gly)与严重的表型相关:严重发育迟缓、不可控制的晕厥、关节挛缩、卒中、皮质盲以及肌病
外显率
目前尚无研究专门探讨TS的外显率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报道的18例Timothy综合征患者中,外显率为100%[Splawski et al 2004, Lo-A-Njoe et al 2005, Splawski et al 2005],且外显率在另两项功能获得性CACN1C 致病突变中依旧很高(携带致病突变的23人中有22人表现出明显异常的心电图),该功能获得性突变引起QT间期延长但并没有心外症状 [Fukuyama et al 2014, Wemhöner et al 2015]。
命名
Timothy综合征是以Katherine Timothy命名的,她对患有该病的患儿随访了超过14年,发现了该病的心外症状,并通过收集患者样本发现了致病基因。
患病率
TS的患病率目前尚未明确。其高致死率及严重的临床表现提示该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较低。仅发生QT间期延长的TS患者的发病率可能相对较高,但无明确统计数字。
遗传学相关疾病
CACNA1C致病基因相关的临床表型可多种多样。
非典型Timothy综合征 最早报道于两名患者 [Splawski et al 2005], 非典型Timothy综合征(正式名称为2型Timothy综合征)的特征为:
-
QT间期显著延长(QTc范围620-730 ms),导致多种心律失常及猝死;
-
无并指出现
一例患儿出现严重的智力缺陷以及肌肉活检下纤维条索,后者被认为并非原发性肌病,而是继发于长期活动减少。
长QT综合征(LQTS 8). CACNA1C致病突变所引发的表型与典型长QT综合征难以分辨[Fukuyama et al 2014, Wemhöner et al 2015]。有报道称p.Gly402Ser变异可导致QTc间期延长及心律失常[Splawski et al 2005, Hiippala et al 2015] (参见 表格4 和 基因型-表型关联)。
鉴别诊断
长QT综合征(LQTS) 可以导致心动过速,如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s)以及室颤,这些心律失常都可能引起晕厥或猝死。LQTS的典型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非综合征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LQTS的特征性表现为QT间期延长。最常见的症状为TdP,TdP可以引起晕厥且往往可危及生命。晕厥的发生常无先兆症状。 在部分病例中,TdP可演化为室颤、心跳骤停,若未得到及时除颤处理则可发生猝死。大约50%-70%LQTS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可有症状;心脏事件的发生年龄可从出生到中年,但多数患者于青春期前至20岁发生。
- 若CACNA1C致病突变携带者无心脏外症状,其临床表现与其他形式的LQTS则难以分辨。
-
Andersen-Tawil综合征 (7型长QT综合征) 的典型特征为一组三联征:间歇性麻痹(间歇性发作的肌肉迟缓无力);QT间期延长及室性心律失常; 以及包括低位耳、眼裂增宽、小下颌畸形。在十岁至二十岁多见,患者便可在长时间休息或体力透支后休息时出现身体虚弱或心脏症状(心悸和/或晕厥) 。
约60%的Andersen-Tawil综合征患者可在KCNJ2 基因(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Kir2.1的编码基因)上发现致病突变athogenic variant。 KCNJ2致病突变亦可仅导致心脏表型。
Andersen-Tawil综合征为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至少50%确诊病例的父母一方为致病突变携带者。 余50%患者则由新生的致病突变引起。 -
Jervell和Lange-Nielsen 综合征 (JLNS) 的特征性表现为遗传性双侧听力丧失以及QTc显著延长至超过500ms。JLNS的经典表现为在紧张、运动或恐惧时发生晕厥的的耳聋儿童。若未经治疗,超过半数的JLNS患儿于15岁前去世。
JLNS的致病突变位于KCNQ1 和 KCNE1基因。位于这两个基因的突变亦可仅出现心脏表型。
JLNS是一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JLNS患儿的父母常携带位于KCNQ1 或 KCNE1 的杂合 致病突变。极少数情况下,患儿的两个致病突变可有一个来自于一名携带者父母,而另一个致病突变则是 新生的突变而来,此时父母一方可无LQTS的表型。
在诊断Timothy综合征前,应首先排除电解质紊乱(如低钾)及QT间期延长性药物引起的获得性QT间期延长。这类情况的患者可在去除影响药物后回复正常ECG。但是,部分药物性QT间期延长亦往往存在遗传学倾向(包括LQTS的致病基因发生的变异)。
并指. 手指的皮肤性并指以及第二、三脚趾的皮肤性并趾可见于许多疾病。后者尚可见于Bardet-Biedl综合征以及 Smith-Lemli-Opitz 综合征,且其可作为诊断的重要线索
自闭症 参见OMIM.
参见 Long QT syndrome: OMIM Phenotypic Series,以了解OMIM报道的与此表型相关的基因。
治疗
初步诊断后的评估
为明确Timothy综合征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需求,建议进行下述评估:
-
心电图检查
-
心脏超声检查
-
发育及神精系统检查
-
向整形外科咨询骨骼畸形的治疗
-
临床遗传学评估
症状治疗
注意:所有涉及麻醉的处理应谨慎进行 (参见预防并发症部分)。
长QT间期
-
β 受体阻断剂。 目前,虽然多数患者应用β受体阻断剂以维持QT间期稳定进而预防室性心动过速,但目前尚无有关β受体阻断剂有效性的数据。 有病例报道提示维拉帕米和雷诺嗪可能发挥作用【新增:Gao et, al. 于2013年报道了美西律可有效减少2:1房室传导阻滞并缩短QT间期】。但尚无队列研究证明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
起 搏器. 为控制2:1房室传导阻滞及其诱发的心动过缓,起搏器可在出生后几天内植入。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是预防Timothy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手段。确诊后,应在患者体重允许后尽早进行除颤器植入(由主治医生依患者情况决定)。
先天性心脏缺陷。 建议采用已有标准治疗方案。
呼吸系统感染。 建议采用标准治疗方案(抗生素治疗,激素使用)。应考虑到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免疫反应异常。
手术分离并指。 建议采用已有标准治疗方案。
预防主要症状
Timothy综合征必须经由规范化治疗进行预防,详见对症治疗。
预防并发症
麻醉是Timothy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主要触发因素。因此,任何外科干预必须在严密的心脏监护下开展。目前对于Timothy综合征 的临床经验尚较缺乏,因此所有的全身麻醉药物都应被视作潜在的危险用药。
应始终考虑预防心脏外并发症(包括在手术前预防性使用适当的抗菌药治疗)。
监护
应包括如下事项::
-
监测血糖浓度,特别是接受β受体阻断剂治疗的患者,因其可掩盖低血糖症状。
-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其心脏状态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具有发病风险的亲属
通过 分子遗传学检测 手段检查位于先证者位于CACNA1C 的致病突变,应评估先证者的兄弟姐妹以尽早发现可受益于治疗或预防措施的家庭成员。
有关对具有发病风险的亲属进行检查的内容,可参见遗传咨询部分。
研究中的治疗
旨在缩短心室复极、恢复1:1传导以及降低心律失常风险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钠离子及钙离子通道阻断剂。虽然有一项研究报道了一例使用维拉帕米治疗的患者 [Jacobs et al 2006],另有通过使用钠离子通道阻断剂美西律及雷诺嗪部分发挥疗效的报道,[Shah et al 2012, Gao et al 2013],但目前尚无其在Timothy综合征中常规治疗的证据。
大量有关各种疾病的治疗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可详询 ClinicalTrials.gov。
遗传咨询
遗传咨询指的是给予患者及其家庭有关该遗传疾病的自然病程、遗传方式以及可能影响的介绍,旨在帮助他们做出对于医生给出的诊疗建议做出个人决定。下一 部分内容主要探讨遗传发病风险评估以及通过家族史和遗传学检测明确家庭成员的遗传学情况。该部分内容并未尝试解决所有涉及患者个人、文化及宗教问题,亦非 用于具备遗传学专业背景人士用于指导诊疗行为之用。 —ED.
家庭成员发病风险
先证者的父母
-
目前,尚无任何有关确诊Timothy综合征 患者的父母受累的报道。
先证者的兄弟姐妹
-
先证者兄弟姐妹的发病风险决定于先证者父母的遗传学情况。
-
已发现生殖细胞嵌合体 现象:
-
两名患病兄弟姐妹有一名未患病母亲[Splawski et al 2004]。
-
在有一名患儿的家庭中,在对下一胎行超声时发现胚胎并指,因而怀疑其患病可能,进一步对羊膜穿刺细胞行分子遗传学检测发现胚胎携带CACNA1C 致病突变, 中止妊娠后确诊了并指[Bloise等人尚未报到的观察]。
-
-
典型的Timothy综合征多由于新生的致病突变导致,因此先证者兄妹的发病风险较小。 但是,由于父母 生殖细胞嵌合体可能出现[Splawski et al 2004],先证者的兄弟姐妹遗传 CACNA1C致病突变的风险可能提高。
先证者的后代 尚无Timothy综合征 患者生存至生育的报道。
先证者的其他家系成员 由于Timothy综合征或是由新生的 致病突变 导致或是由父母生殖细胞嵌合体 导致,除兄弟姐妹外的其他家庭成员发病风险并不会增加。
遗传咨询相关问题
对具有发病风险的亲属进行评估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具体参见治疗、评估发病风险亲属。
家庭计划. 最好在怀孕之前探讨遗传风险及产前诊断必要性。
DNA银行 指的是将DNA(主要指的是从白细胞中提取的DNA)保存以备将来的可能应用。因为在将来,我们的监测手段、我们对于基因、等位基因变异以及疾病的认识可以不断深入,因此应考虑将患者的DNA保存在DNA银行。
来源
GeneReviews staff has selected the following disease-specific and/or umbrella support organizations and/or registries for the benefit of individuals with this disorder and their families. GeneReviews is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other organizations. For information on selection criteria, click here.
-
My46 Trait Profile
-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Genetics Home Reference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7272 Greenville AvenueDallas TX 75231Phone: 800-242-8721 (toll-free)Email: review.personal.info@heart.org
-
Canadian SADS Foundation9-6975 Meadowvale Town Centre CircleSuite 314Mississauga Ontario L5N 2V7CanadaPhone: 877-525-5995 (toll-free); 905-826-6303Fax: 905-826-9068Email: info@sads.ca
-
Heart of Pediatric Electrophysiology (HOPE)5 Pine DrivePark Ridge NJ 07656Phone: 201-505-1909Fax: 201-505-1909Email: chrisbadame@msn.com
-
Sudden Arrhythmia Death Syndromes (SADS) Foundation508 East South TempleSuite #202Salt Lake City UT 84102Phone: 800-786-7723 (toll-free); 801-531-0937Email: sads@sads.org
-
Long QT Syndrome (LQTS) RegistryAn ongoing research study with the goal of contributing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s, natural history, and treatment of LQTS. Currently enrolling families in which a mutation has already been identified.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edical Center265 Crittenden BoulevardCU 420653Rochester NY 14642-0653Phone: 585-276-0016Fax: 585-273-5283
分子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及OMIM表格中涉及的信息可能与GeneReiview中其他部分的内容有出入:表格中包括更多近期信息。—ED。
表格A.
Timothy综合征: 基因及数据库
位点 名称 |
基因 | 染色体 位置 |
蛋白 | Locus Specific | HGMD |
---|---|---|---|---|---|
LQT8 | CACNA1C | 12p13.33 | 电压依赖性L-型钙离子通道亚基-1C | CACNA1C @ ZAC-GGM Gene Connection for the Heart - LQT8 (Timothy 综合征) 数据库 CACNA1C 数据库 |
CACNA1C |
表格 B.
OMIM中关于Timothy综合征的部分(全部信息参见OMIM)
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
可兴奋细胞包含可显著增加细胞内钙离子的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在心脏和大脑,L型钙离子通道(CACNA1C,α1C,α11.2)介导了这一过程。
基因结构 CACNA1C 包含50g个外显子,占据人类12号染色体约700kb的长度;它包含复杂的基因组结构,可形成约36个剪切异构体。 其不同的剪切由大量不同的因子调控,其中包括一种组织特异性的调控机制[Napolitano & Antzelevitch 2011]。这可以解释不同剪切异构体或编码蛋白不同区域的变异引起的临床表型差异。具体基因及蛋白质信息参见表格 A。
致病等位基因变异 在Timothy综合征中,最初发现的致病突变为p.Gly406Arg,它位于8A号外显子(参考序列 NM_000719.6),编码跨膜区段的S6区域。[Splawski et al 2004].
在非典型Timothy综合征(2型),由位于8号外显子的新生的 错义突变 导致(参考序列NM_001167625.1)。在该异构体发现的两个致病基因,其中一个与位于8A外显子的变异 p.Gly406Arg对应,另一个致病基因为p.Gly402Ser [Splawski et al 2005]。
在预测的蛋白结构中,发生于CACNA1C基因两个剪切异构体的8及8A外显子位于跨膜节段6的区段I 。Gillis et al [2012] 发现的p.Ala1473Gly变异位于跨膜节段6的区段IV。目前报道的其余引起不伴有心脏外症状的QT间期延长患者,其CACNA1C 致病突变包括 p.Arg858His 和p.Ala582Asp [Fukuyama et al 2014]。856氨基酸位点位于细胞内节段的区域II及区域III之间;582氨基酸位点位于节段2与节段3之间的区域II。总体看来,功能获得性突变位于CACAN1C 编码蛋白的细胞内区域。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在于CaV1.2 离子通道的失活异常,进而导致心脏动作电位平台期复极化Ca2+ 电流持续存在。由于平台期的外向电流本来就很小,所以即使这种内向钙离子电流增加并不是太大,也可引起QT间期的显著延长。最终QT间期的延长就导致自发的异常二次除极化(所谓“后除极化”)、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风险增加。
表格4
位于CACNA1C的致病性等位基因变异
DNA核苷酸改变 | 氨基酸改变 | 参考序列 |
---|---|---|
c.1204G>A | p.Gly402Ser | NM_000719.6 1 NP_000710.5 |
c.1216G>A | p.Gly406Arg | |
c.4418C>G | p.Ala1473Gly | |
c.1216G>A | p.Gly406Arg | NM_001167625.1 2 NP_001161097.1 |
关于变异分类: 表格中所列变异由作者提供。变异的分类未经GeneReviews工作成员独立验证。
关于命名: GeneReviews遵照Human Genome Variation Society (www.hgvs.org)的标准命名法为变异命名。 点击此处Quick Reference可获得命名法的简要解释。
1.
包含8A号外显子
2.
包含8号外显子
正常基因产物. CACNA1C 编码CaV1.2,即L型钙离子通道,在心脏的兴奋和收缩中起重要作用。 在CaV1.2的跨膜节段的区域 I (D1/S6)可由两种彼此相异的外显子编码,即外显子8和8A。包含8号外显子的CaV1.2剪切异构体在大脑及心脏中的表达较为丰富,约占全部CaV1.2 mRNAs的80%。
异常基因产物. 致病突变p.Gly406Arg和p.Gly402Ser可引起通道失活异常导致异常的L型钙离子通道的复极电流。电脑建模显示,该变化可能导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延长以及延迟后除极,这些都可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这些数据显示,位于CaV1.2上8号及8A号外显子的功能获得突变可以导致不同形式的Timothy综合征。
携带8号外显子的CaV1.2在大脑与心脏的表达更高,这可以解释8号外显子上的突变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脏及认知障碍[Splawski et al 2005]。
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
-
Bloise R, Napolitano C, Timothy KW, Pontes Cavalcanti D, Szepesvary E, Drago F, Nastoli J, Splawski I, Keating MT, Priori SG. Clinical profile and risk of sudden death in children with Timothy syndrome. Circulation. 2007;114 suppl II:502.
-
Fukuyama M, Wang Q, Kato K, Ohno S, Ding WG, Toyoda F, Itoh H, Kimura H, Makiyama T, Ito M, Matsuura H, Horie M. Long QT syndrome type 8: novel CACNA1C mutations causing QT prolongation and variant phenotypes. Europace. 2014;16:1828–37. [PubMed]
-
Gao Y, Xue X, Hu D, Liu W, Yuan Y, Sun H, Li L, Timothy KW, Zhang L, Li C, Yan GX. Inhibition of late sodium current by mexiletine: a novel pharmotherapeutical approach in timothy syndrome.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13;6:614–22. [PubMed]
-
Gillis J, Burashnikov E, Antzelevitch C, Blaser S, Gross G, Turner L, Babul-Hirji R, Chitayat D. Long QT, syndactyly, joint contractures, stroke and novel CACNA1C mutation: expanding the spectrum of Timothy syndrome. Am J Med Genet A. 2012;158A:182–7. [PMC free article ] [PubMed]
-
Hiippala A, Tallila J, Myllykangas S, Koskenvuo JW, Alastalo TP. Expanding the phenotype of Timothy syndrome type 2: an adolescent with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but normal development. Am J Med Genet A. 2015;167A:629–34. [PubMed]
-
Jacobs A, Knight BP, McDonald KT, Burke MC. Verapamil decreases 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s in a patient with Timothy syndrome (LQT8). Heart Rhythm. 2006;3:967–70. [PubMed]
-
Lo-A-Njoe SM, Wilde AA, van Erven L, Blom NA. Syndactyly and long QT syndrome (CaV1.2 missense mutation G406R) is associated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eart Rhythm. 2005;2:1365–8. [PubMed]
-
Marks ML, Trippel DL, Keating MT. Long QT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syndactyly identified in females. Am J Cardiol. 1995a;76:744–5. [PubMed]
-
Marks ML, Whisler SL, Clericuzio C, Keating M. A new form of long QT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syndactyly. J Am Coll Cardiol. 1995b;25:59–64. [PubMed]
-
Napolitano C, Antzelevitch C. Phenotypical manifestations of mutations in the genes encoding subunits of the cardiac voltage-dependent L-type calcium channel. Circ Res. 2011;108:607–18. [PMC free article ] [PubMed]
-
Reichenbach H, Meister EM, Theile H. The heart-hand syndrome. A new variant of disorders of heart conduction and syndactylia including osseous changes in hands and feet. Kinderarztl Prax. 1992;60:54–6. [PubMed]
-
Shah DP, Baez-Escudero JL, Weisberg IL, Beshai JF, Burke MC. Ranolazine safely decreases ventricular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imothy syndrome (LQT8). 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 2012;35:e62–4. [PubMed]
-
Splawski I, Timothy KW, Decher N, Kumar P, Sachse FB, Beggs AH, Sanguinetti MC, Keating MT. Severe arrhythmia disorder caused by cardiac L-type calcium channel mutation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5;102:8089–96. [PMC free article ] [PubMed]
-
Splawski I, Timothy KW, Sharpe LM, Decher N, Kumar P, Bloise R, Napolitano C, Schwartz PJ, Joseph RM, Condouris K, Tager-Flusberg H, Priori SG, Sanguinetti MC, Keating MT. Ca(V)1.2 calcium channel dysfunction causes a multisystem disorder including arrhythmia and autism. Cell. 2004;119:19–31. [PubMed]
-
Wemhöner K, Friedrich C, Stallmeyer B, Coffey AJ, Grace A, Zumhagen S, Seebohm G, Ortiz-Bonnin B, Rinné S, Sachse FB, Schulze-Bahr E, Decher N. Gain-of-function mutations in the calcium channel CACNA1C (Cav1.2) cause non-syndromic long-QT but not Timothy syndrome. J Mol Cell Cardiol. 2015;80:186–95. [PubMed]
Suggested Reading
-
Sung RJ, Wu YH, Lai NH, Teng CH, Luo CH, Tien HC, Lo CP, Wu SN. Beta-adrenergic modulation of arrhythmogene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targeted sites of antiarrhythmic therapy in Timothy (LQT8) syndrome: a theoretical study.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10;298:H33–44. [PubMed]
-
Thiel WH, Chen B, Hund TJ, Koval OM, Purohit A, Song LS, Mohler PJ, Anderson ME. Proarrhythmic defects in Timothy syndrome require calmodulin kinase II. Circulation. 2008;118:2225–34. [PMC free article ] [PubMed]
-
Yarotskyy V, Gao G, Peterson BZ, Elmslie KS. The Timothy syndrome mutation of cardiac CaV1.2 (L-type) channels: multiple altered gating mechanisms and pharma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inactivation. J Physiol. 2009;587:551–65. [PMC free article ] [PubMed]
-
Yazawa M, Hsueh B, Jia X, Pasca AM, Bernstein JA, Hallmayer J, Dolmetsch RE. Using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to investigate cardiac phenotypes in Timothy syndrome. Nature. 2011;471:230–4. [PMC free article ] [PubMed]
Chapter Notes
Acknowledgments
We are grateful to all of the individuals with Timothy syndrome and their families for donated time and samples. We would also like to thank the physicians who identified and are providing care for individuals with Timothy syndrome.
Revision History
-
16 July 2015 (me) Comprehensive update posted live
-
21 April 2011 (me) Comprehensive update posted live
-
20 August 2009 (cd) Revision: 产前诊断 available clinically
-
27 January 2009 (cd) Revision: 序列分析 available clinically
-
29 July 2008 (me) Comprehensive update posted live
-
15 February 2006 (me) Review posted to live Web site
-
5 July 2005 (is) Original submission